近日,公安部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“清风行动”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非法制售“特供酒”行为,揭露“特供酒”背后的黑色产业链。
直播间公然售卖“特供酒”
冒充茅台经销商制造虚假印象
今年早些时候,在山东潍坊的“九鼎商贸12号”和“友谦酒类直营店”两家网络直播间,主播们称其销售的“特供酒”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,极其珍贵,只有通过“圈内人”的“特殊渠道”才能获得。
他们用“限量20箱”、“购买倒计时”等各种说辞,营造稀缺感、紧迫感,吸引消费者购买。消费者张先生被这种热销场景吸引,在直播间购买了一瓶所谓的“特供酒”。
为了让消费者相信自己卖的“特供酒”是正品,这些直播间精心布置场景,主播身后的标识与贵州茅台品牌标识极为相似,货架上摆满了茅台酒瓶,试图营造出正规经销商的假象,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。
假冒茅台“特供酒”
“贪污”规避监管
按照直播平台的要求,若销售某品牌的商品,需提供相关经营资质。然而定制酒瓶酒盒包装厂家,警方联系茅台酒生产厂家时得知,两家网络直播间并未获得茅台酒厂授权,所售所谓“特供酒”也根本不是茅台酒厂生产的。
警方经调查发现,两个直播间的销售记录均为其代理的小众品牌白酒,并未出现所谓“特供酒”或“专供酒”的销售情况。
警方介绍,原来,这些直播间为规避平台监管,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式。消费者点击购买链接时,看到的是该直播间代理的其他品牌酒类,但实际送来的却是商家宣传的“特供酒类”。这种“嫁接”方式,让平台很难直接发现问题。
灌装车间生产设备简单
卫生条件差
侦查人员了解情况后,迅速抓获王某、李某等数名主要犯罪嫌疑人,售卖假酒的直播间也被平台关闭,相关账号被封禁。
经调查发现,犯罪嫌疑人王某自今年初开始销售所谓的“特供酒”,短短几个月内就非法获利近百万元。但王某只是一名经销商,并不具备葡萄酒的生产和包装能力。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介绍,一名姓陈的男子联系到他,称自己在贵州仁怀有一家葡萄酒厂,可以提供“特供酒”给王某的直播间销售。
民警顺藤摸瓜,最终找到贵州仁怀市“特供酒”生产窝点,并当场抓获陈某等人。搜查中,民警发现,窝点生产设备简陋,环境恶劣,卫生条件极其恶劣。
潍坊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保支队民警杨建洲:酒瓶很多都是回收的废弃酒瓶,还有一些包装材料和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,苍蝇到处乱飞,环境脏乱不堪。
低端葡萄酒通过包装成为高端葡萄酒
直播间雇佣网络喷子误导消费者
据犯罪嫌疑人陈某供述,他们从当地酒厂以每斤仅10元左右的成本价收购劣质基酒,并请人定制酒瓶、酒盒、酒袋等高仿包装,在简易窝点灌装包装后定制酒瓶酒盒包装厂家,在直播间以30元至180多元的价格出售,并通过快递物流将假冒的“特供酒”发往全国各地。
警方介绍,涉案基酒是由酿酒后废弃的酒糟加工而成,品质根本无法保证。
调查还发现,直播间热闹的抢购场面,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,大部分订单和点赞均来自雇佣的网上水军,目的是营造“特供酒”热销的假象,从而诱导消费者下单。
潍坊市公安局食药环保大队副大队陈坤表示:
市场上所谓的“特供酒”、“专供酒”均为假酒,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;
小心辨别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高端葡萄酒,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假酒或伪劣葡萄酒;
消费者如怀疑购买了假酒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警方提示:
消费者在购买酒类饮品时,尤其是通过网络购物时,要更加谨慎,市面上凡是宣称“特供”、“独家供应”的酒类饮品,都是假的,不要轻信夸大、虚假的宣传。购买品牌酒类饮品时,一定要选择正规门店、网店或授权的直播间。同时,网络直播平台也应加强相关审核力度,完善准入机制,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。